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山区,保证人们喝上放心水一直是中央和各地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城镇和农村振兴发展。近几年,国家拨付了大笔资金,会同地方政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修建和改造各类中、小规模水厂、村级供水站,以改善山区群众饮水卫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这自来水究竟是怎样制成的?自来水厂的各种规格的水处理工艺是否相同?今日,我们将对水厂的出水流程和在不同环境下的处理工艺以及水厂水处理设备这两个问题做一详细分析,以了解日常饮用的放心水是如何产生的。
大型、中型水厂如何处理自来水?
水处理装置生产自来水的工艺主要包括取水、制水、消毒和配水四个环节。
一、取水。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地点一般都靠近已设取水点,通过取水泵站将附近的水库、河流等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管道送到污水处理厂。
2、用水冲洗。
制水机运行中,絮凝、沉淀、过滤、降色除味等几个工序比较复杂。
一、絮凝作用。
原水经水泵进入水厂,先经混凝法处理。将聚合氯化铝(PAC)或硫酸铝、三氯化铁等水处理剂加入水中,用水力、机械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分散于水中,并将水中悬浮杂质吸附,直到大量产生大颗粒絮凝体为止,然后将其注入第二级沉淀池。
2)沉降。
混凝处理后的水进入反应沉淀池,沿河段进行分配,通过重力作用使絮凝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沉入池底,定期排出池外。沉积的水通过水道进入第三级过滤池。
3)过滤
水处理装置的滤池一般采用石英砂等具有空隙的粒状滤料,通过粘着截留水中悬浮颗粒,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等不溶杂质,使水质得到澄清。
4)吸附;
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某些难溶杂质、恶臭和色素。
矾水是利用溶解的水形成的胶状物质,对杂质进行吸附,将微粒吸附在一起,形成大的固体颗粒,再通过沉淀分离,使之澄清。此方法对不溶于水的微细固体粒子有明显效果。
它是利用活性炭内部的多孔结构,吸附水中的微粒及某些可溶于水的杂质。它既能除去杂质,又能吸附水中的各种物质和色素。
三、消毒。
经过第二步的制水环节,基本上已经可以获得干净的产水。生产水暂时储存在清洗池或清洁剂中,在进入用户家庭前进行第三步消毒处理。
在去除水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的过程中,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等环节进行消毒,是确保出水达到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重要环节。
目前水厂的消毒方式主要有氯气、二氧化氯、臭氧、氯片等。水工厂消毒主要是用氯系消毒剂杀灭水中残留的细菌。
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消毒效果好,成本低,是***为经济的选择。但是,氯气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使其在同水体中的溶解度降低,氯气瓶压力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计量不准确。加上氯气等气体对环境的毒害作用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因此,同许多有机物一样,游离氯容易形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恶英等一类致癌性氯代有机化合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逐渐减少使用。同时,更安全、更有效的二氧化氯、臭氧、氯片等消毒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处理中。
四、供水。
杀菌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至一定水压,通过输水、供水管网送到千家万户。